2021年2月5日  星期五  下午6:03:24

【创新案例】马克思主义学院:用“知心话”讲述“新理论”

发布日期:2023-03-31    浏览次数: 发布单位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指出:“要着力增强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师生和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师生和百姓的“最后一公里”上找准着力点和发力点,积极利用各种学习宣传媒介,通过“三个结合”,即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讲高度与接地气相结合,“大道理”与“小讲台”相结合,用大家听得懂的“知心话”讲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师生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一、具体做法

1.转变宣讲话语体系,强化大众视角和乡土味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省委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4人、省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4人、学校宣讲团成员9人,为了让更多的龙江百姓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与街道、社区、企业和广大媒体联络,不断扩大学习宣讲的范围,通过集体研讨会、备课会,深入探讨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路径、方法和载体,积极调整和转换宣讲话语形式和表述方式,组织宣讲团成员和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走进哈平街道、文政街道、相关企业,用百姓听得懂、具有龙江味道的话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于冰、邹佰峰、王越芬、刘甜甜等教师深入省直机关、地市、街道、企业和自然保护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0余次。他们既宣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又宣讲解决实际困惑的“小道理”,接地气的宣讲形式和乡土味浓厚的语言,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百姓的一致好评。院长于冰获得中宣部评选的“2022年基层理论宣传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拓宽宣讲媒介渠道,用好“微讲”和“传媒”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媒介手段,从“微讲”入手,通过“传媒”主渠道,不断扩大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群体和范围。院长于冰做客省电视台《燃烧吧青春》节目和龙江讲坛“新思想、新时代”系列活动;邹佰峰教授做客“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线上直播和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节目“从此刻、向未来” 活动;刘伟杰教授做客“龙江讲坛”第764期;青年教师刘甜甜、周汉杰、朱琳静参加市电视台《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全市青年思政大讲堂“云端课堂”;刘甜甜、申晓腾、赵璐迪、朱琳静参加团省委《听懂共产党》理论学习特辑节目。他们通过“微讲述”和“微党课”讲“人民至上”、讲“中国式现代化”、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用最贴近百姓的话语讲出了真情实感、讲出了思想理念、讲出了道理道义。

3.运用学生正反向同频共振,做好做优学生宣讲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把推动学生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成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让“身边同学”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目标,成为学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老师”。通过“塞罕坝精神”研究会党支部,紧扣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选取对应的“热词”进行宣讲。在宣讲过程中,既讲塞罕坝精神的来源与发展,更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林业大学学生的密切关系。通过组织学生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党课”大赛,选拔优秀的学生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一步掀起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二、工作成效

1.促进高等学校与地方基层、理论专家与寻常百姓的融合贯通

通过组织教授、专家到街道、社区、企业和省市公众媒体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让在广大百姓中有“神秘感”的高等学校和“距离感”的教授学者走进他们熟悉的街道、社区和单位,来到他们身边,用他们喜欢的乡音、土话和交流方式,让他们听懂了、学会了既陌生又熟悉、既想学又不好懂、既在身边又有些遥远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让高校和专家学者们更加清晰掌握了基层一线的宣讲实际和普通百姓的理论学习需求,为进一步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提升宣讲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促进教授专家宣讲接地气和广大群众学习涨热情相互提升

走出校园,走进街道社区宣讲前,教授专家们都要集体研讨,认真打磨宣讲稿件和宣讲话语,把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转化为群众喜欢的“地方话”和“百姓语”。通过专家学者的自我消化理解和研讨交流,使宣讲的形式和话语更加符合百姓需求,更加接地气,对百姓主动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群众们听得懂了,学的明白了,会给教授专家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和认可,有效提升了教授专家们的宣讲热情。

3.促进青年学生“学的明白”“用的清楚”走深走实

通过系统学习培训,有效提升了学生宣讲团成员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宣讲团成员自己学懂弄通后,再用学生们喜欢和乐于接受的话语进行宣讲,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消化理解。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学习宣讲方式,为学生“学”“用”结合找准了角度,提供了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情,为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经验与启示

1.把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有利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取得实效

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上强调: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把准基调、把好导向,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实际宣讲中,群众的抬头率、鼓掌率、入脑率均能体现宣讲的形式和话语是否贴近群众实际和群众需求。通过仔细推敲打磨宣讲提纲,结合学习感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家常话”进行宣讲,是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关键所在。

2.把党的二十大报告转化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微单元进行微宣讲,有利于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如何做到做好“七个讲清楚”,是宣讲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在宣讲中要紧紧围绕群众和师生关切,联系群众和师生实际,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学会换位思考,在保证连续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将长篇的理论知识进行整体有机的划分,形成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容易接受的微单元,通过群众和师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微形式”进行“微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群众和师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东北林业大学 |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 | 干部培训

东北林业大学版权所有  

中国 黑龙江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邮编  150040